文學科同學應讀書
五四作家系列
魯迅
老舍
梁實秋
茅盾
沈從文
錢鍾書
蕭紅
五四不少名作家,但因為不少題材與當時的社會有關,若不熟悉民國以來中國的情況,便不易明瞭。此外,由於白話文仍未成熟,所以間有一些句子與寫法與我們現在常用的並不相同。現推薦一套叢書,讓同學有所憑藉,得以接觸當代名作。這套叢書選作者的代表作,並有深刻的欣賞與分析。
中國新文學大師名作賞析
海風出版社有限公司
返回頁首
魯迅的文學地位崇高。他的《狂人日記》既揭開了現代小說的序幕,也喚醒了知識份子子青年對傳統禮教的質疑。他在一九一八年至二十四年寫了十多篇短篇小說,各有特色,技巧與思想都頗圓熟,帶出了後來的社會小說與鄉土小說的熱潮。他的前期短篇結集為《吶喊》,希望指出社會的弊病,引起療救;四年後的短篇集卻命名為《徬徨》,對五四以來的新思潮新文化未能帶來新希望,不少人因此而頹唐感到無奈。他自此寫雜文,以筆如「匕首投槍」,針砭時弊。
作品介紹
朝花夕拾
吶喊
徬徨
野草集
(散文詩)
狂人日記
魯迅的《狂人日記》用寫實的手法表現了象徵的意義,裡頭喊出了「吃人的禮教」和「救救孩子」,強烈地諷刺老社會的種種病根。讀魯迅的小說,每隔若干時候再讀一遍,相信都會再受感動,認識的層面會有更進一步的提昇。——朱自清《狂人日記》是魯迅第一篇白話小說,1918年五月發表於《新青年》,極為哄動。
茅盾以小說著名。是寫實派的代表。他的短篇小說《林家鋪子》《春蠶》等,描寫殷實的人民如何在動盪的社會中走上困境,即使今天讀來也令人掩卷歎息。他的長篇《子夜》1933年出版,是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。
林家舖子
《蝕》三部曲:
《幻滅》
《動搖》
《追求》
《春蠶》
《秋收》
《冬藏》
《子夜》
梁實秋與冰心是北京大學的同學。與新月社的聞一多、徐志摩志同道合,注重文學的本身價值。他在抗戰期間家居簡陋,卻有劉禹錫的《陋室銘》的心態,稱為「雅舍」,並將散文結集為「雅舍小品」。他於一九四八年遷居臺灣。除散文外,他的英文造詣湛深,將莎士比亞的作品翻譯,並編了「遠東漢英大辭典」。他文筆清遠,博引旁徵,是學者散文的代表。
雅舍散文
雅舍談吃
白貓王子及其他
雅舍小品補遺
思果
原名蔡濯堂,另有筆名方紀谷、蔡思果等。一九一八年六月出生,原籍江蘇鎮江。小時念過私墊,靠自學而成。一九七一年赴美,旅居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。一九九一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任名譽訪問學人。著作以散文為主,作品《林居筆話》曾獲台灣中山文藝散文獎。一九八七年九月獲香港翻譯學會榮譽會士銜。現已退休,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定居,從事譯著工作,著近有《沉思錄》和《迷山一林》等三十多種。(選自香港作家介紹)
思果寫散文半世紀以上,閱歷多,體會豐贍,娓娓道來。又因致力翻譯,故對中文的惡性西化,十分不滿,為文評論。
漫筆林園
香港之秋
霜葉乍紅時
蕭紅是三十年代崛起的東北作家,九一八後與蕭軍等人流亡到上海,得到魯迅的照顧及提攜。抗戰期間居港,因婚姻不如意,又體弱多病,三十多歲病逝。她的小說純樸,文筆深沈,雖著作不多,評價甚高。
呼蘭河傳
我記憶中的魯迅先生
生死場
小城三月
沈從文以詩意的筆觸,描繪湘西的純樸土地,以及溫柔敦厚的人情,已然成為典範,也使得湘西這塊多民族之境,滿載著響往。
長河
湘行散記
沈從文精選集
中國古代服飾研究
邊城
《邊城》為沈從文著名小說之一。在本書以豐富的圖片及旁文說明,深入《邊城》中心,重現沈從文寫作舞台,盛裝的苗女、跳巫舞的老土司、高唱縴歌的拉縴人、蕩漾在碧波上的各種渡船、傳統的吊腳樓建築……;小說中優美的場,景不再只是想像,而是你貼近沈從文小說世界的另一個方式。--出版社
駱駝祥子
《駱駝祥子》是老舍的代表作。小說描述鄉村青年祥子十八歲到北京,以拉車為生,努力工作,卻給軍閥拉伕,連積蓄買來的新車都充公了。他逃脫後回北京,仍努力拉車,但婚姻與生活都不如意,漸漸墮落了。老舍細膩描述祥子的心路歷程,反映當代社會人民艱苦的生活。
我這一輩子
一個風趣而又饒舌的老巡警在還沒餓死之前自述──打小聰明,卻只是在幼年上過學;十五歲到冥衣舖學徒,但不能靠當裱糊匠為生;當上了巡警,一個月只能賺六塊錢;總算娶了個媳婦,可到了她卻跟師哥跑了;好不容易熬到巡長的位置,新來的局長卻不讓幹;礦村警察分所所長也幹過一陣,但很快就被人頂了下了;到河南去當鹽務緝私隊的隊兵,又死了兒子……───出版社
人獸鬼
寫在人生邊上
圍城
這是錢鍾書唯一的長篇小說。他也有幾篇短篇,也是結構不嚴,輕鬆幽默的作品。本篇說抗戰前後某些外國留學生如何混學位回國,大學中的人事爭軋,婚姻的利害衝突等。錢鍾書的太太楊絳是翻譯家,也有戲劇小說創作,說小說中的人事均為當時常見的,自然有藝術加工。作者文章黠慧,嘲諷時而含蓄,時而不留情,須細心欣賞。
張愛玲
第一爐香
傾城之戀
半生緣
對照記
華麗緣
張愛玲散文